不惑之年的養老大王撐起一片天
時間:2022-10-01 14:12 來源: 作者:小杰 人瀏覽
目前,養老機構的生存現狀仍然比較艱難。但在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溫州,卻有這樣一個異類。
溫州市紅景天養老集團董事長董琦,在養老事業順風順水時,不引進資本,不盲目擴張,而是用20年時間,開辦33家養老機構,在業內撐起一片天。
養老是螺旋式發展的產業,讓人很踏實,我心甘情愿一步一腳印走下去。董琦坦言,見過陽春白雪,也吃過咸菜豆腐,這條路行得不后悔。
養老大王源自一片孝心
不惑之年改行辦起養老院
曾被譽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前沿陣地的溫州,在當年出了眾多行業精英,董琦算是養老行業中的佼佼者,被當地人稱為養老大王。而這個名號,源自一片孝心。
在20世紀90年代的溫州,把家中老人送進養老院,是件不太體面的事,甚至會被認為不孝。董琦對此深有體會:我奶奶曾說,堅決不去養老院。他分析發現,老人不愿意進養老院的原因有二,一是觀念問題,二是當時養老院的條件確實太差。
要改變這個局面,誰來打響第一槍?當時,董琦從事的是酒店行業,事業正如日中天的他萌發了一個念頭能否把養老院像賓館那樣辦。
說干就干。2001年3月,溫州市鹿城區廣化路有一家按幼兒園建設的物業要改建成養老院,項目有3層樓,200張床位。4家企業投標,誰知開標當天,只有董琦一個人到場。董琦坦言,當時想過打退堂鼓,后來加價1萬元,不情不愿地中了標。
只能硬著頭皮干了。他到各地考察,提出賓館式服務、醫院式管理的辦院理念。但開張后的4個月里,公寓里總共才住進9個人。
把服務做好做精,我不信做不起來。董琦憋著一口氣。隨著口碑的擴散,隨后兩個月,竟一下子住進了40人。次年,董琦乘勝追擊。在鹿城區蒲鞋寺街道,他將政府騰退房改成50多張床位的老年公寓,又收獲了一批粉絲。
接下來的兩年,紅景天在溫州其他地區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
踩過坑嗎?記者問。
當然踩過!董琦毫不忌諱。
在實驗過機構輻射居家模式、單人房模式后,他想嘗試套用香港模式(單人格子間)改造一個新項目。但這次水土不服的嘗試,讓他翻了個大跟頭。
老人的素質還沒有這么高,有些抽煙喝酒影響他人,家屬探視時間也無法協調,負面反響較大,入住率低迷。于是,董琦下定決心,將兩層的裝修全部推到重來,一下又貼進去大幾十萬元。
嚴把服務質量關
把員工當成自家人
住滿一家,再擴張一家,穩扎穩打,是董琦給自己定下的原則。
2012年左右,在國家政策鼓勵養老機構公建民營的背景下,董琦將酒店生意完全剝離,全心全意投入到養老事業。2013年,他第一次跨出溫州,在嘉興中標了一個項目,之后以每年兩三家的速度擴展。擴張中,唯一不變的是堅持直營,將管理權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紅景天員工有個福利,凡是進機構后滿五年,每年都按優秀員工獎勵,家屬還有額外獎勵。董琦給上崗第一年的護理員父母每月發100元,第二年漲到200元。每年春節,他顧不得走親訪友,而是去外地給護理員父母拜年、送紅包,一送就是十來年。
把我們當親人看啊!一位護理員的母親曾感動地說。
同時,董琦鼓勵員工參加各類技術比武、行業比賽,并拿出真金白銀來獎勵。2005年開始,他鼓勵管理層員工入股,激發創業積極性。
程德芹是20年前董琦團隊的元老級員工。2015年,她查出甲狀腺癌,正當她陷入絕望時,董琦四處奔波為她找醫生,堅定她手術的信心。當程德芹手術后從病床上醒來,睜開眼的一剎那,董琦帶著團隊七八個中層圍了過去。
這份勝似親情的同事之情,我們怎能不撲心撲肝地把活干好呢!程德芹的話樸實而真摯。
董琦認為辦企業的理想狀態是,70歲的員工依然還愿意效力,可以是做培訓、做指導,將企業文化傳承下去。
他開辦的30多家養老機構,每一層樓都根據入住老人的情況個性化定制。有模擬海邊的環境,有模擬大自然的叢林鳥鳴,有模擬類家庭環境……不久前,院里一位認知癥老人一到晚上就狂叫,吵得大家難以入睡。護理人員利用認知癥照護的專業知識,在房間安裝了一個燈箱,模擬白天場景。這樣一個細小的改變,就讓老人安靜了下來。
在紅景天旗下機構,凡是新入住的老人,都會得到一束鮮花,每年生日,還會由大家陪著一起慶生。
子女不在身邊,我們替他們盡孝,把好服務質量關,多為老人著想,大家沒有理由不搶著來。董琦說。
外來和尚
走出浙江闖未來
2017年,紅景天走出浙江,扎根福建,分別在石獅、霞浦、莆田建了4家養老公寓,拿下1050張床位。紅景天在本土積累的經驗,在異地找到施展空間。
從2016年開始,央企和國企開始收購民營企業,一股強大的力量進入養老市場。
沖擊大嗎?確實有影響,我也已經明顯感受到了。但董琦并不擔心,他的觀點是,百花齊放是良性的,大有大的市場,小有小的盆景,這樣才能滿足老年人的各類需求。
隨著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不少熱錢也想進入養老領域,開辦機構是一大選擇。
現在投資養老機構,還有機會嗎?不少人問董琦。他給出的建議是,如果是小白,一要和懂行的合作,二要有取舍,永遠要把核心資源留在自己手里。具體來說,首先調整投資心態。養老機構是一個回收周期相對較長的項目類型,急功近利想賺快錢的,不要進。其次,要初步了解市場,養老機構一年入住50至100人是比較理想的,但也要看當地的競爭情況,所以定價要繞開競爭比較激烈的細分市場。同時,地段很重要,地級市盡量設置在城區中心,縣級城市可以在城區邊緣,但最好也不要離開城區。
董琦今年已經59歲,整整20個春秋的摸爬滾打,讓他對養老有了更深的理解。他認為,養老行業一定要穩扎穩打,千萬不要冒進。也不能只靠政府的補貼,要形成自己的造血功能、盈利模式。同時,國內養老市場越來越規范,監管越來越嚴,數字化能力不斷增強,養老服務5年內可能要趕超一些發達國家,一定要依靠數字化改革的紅利,服務創新,理念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