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渭濱區委、區政府把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工作作為保民生、促和諧、穩發展的重要突破口,從保障模式、保障體系、保障力度多維發力,探索形成了全覆蓋、可持續、多層次的寶雞模式和渭濱經驗,成為全國唯一的先后三次在全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工作培訓會上介紹經驗的縣區。
三步先行,下好先手棋
渭濱區傾心群眾現實需求,大膽先行先試,積極改革創新,探索了一條敢為人先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民生之路。
早試點,率先實現農村居民全覆蓋。2008年,十七屆三中全會決定建立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渭濱區在2007年就開展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試點,于2009年實現了農村居民養老保險全覆蓋,被人社部作為寶雞模式在全國推廣。
早探索,率先實現城鎮居民全覆蓋。渭濱區在2008年開展城鎮居民養老保險試點,并于2010年實現了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全覆蓋,為2011年國家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在全國推行探索了渭濱經驗。
早并軌,率先實現保險制度一體化。渭濱區早在2010年底,就將新農保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有機整合、無縫銜接,提前為2014年國家建立一體化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進行了有益嘗試。目前,互聯網+社保服務全面推行,全區實現了參保登記、保費繳納、待遇申領、權益查詢、生存認證、關系轉移、參保證明七個不用跑,群眾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轄區參保人數4.3萬,綜合參保率99.8%;領取待遇1.3萬人,享受率100%;個人年平均繳費790元,標準居全市之首、全省前列。
四法保障,建立新模式
面對經濟快速發展和城市征地擴容,從2006年起,渭濱區率先探索建立被征地居民養老保險制度,調整規范參保辦法,形成了渭濱經驗,被人社部農保司專函肯定。
高限靠攏。引導經濟條件較好的居民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領取較高待遇。全區被征地居民7200人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累計繳納保費3.6億元,財政補貼0.7億元。其中1531人已領取養老金,人均月領取待遇1300余元。
兜底保障。未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被征地居民,享受待遇時,在基本養老金的基礎上疊加享受每月120元財政補貼。全區6300人參加此類保險,其中2900人已領取養老金,人均月領取待遇291元。
以地籌資。規定用地單位按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總額的20%繳納社會保障費,每畝不低于1萬元,專項用于被征地居民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補助資金,有效拓寬了被征地居民養老保險籌資渠道。全區累計為被征地居民補助社會保障費1.09億元。
以戶統籌。以戶為單位,根據社會保障費返還金額和家庭人口、經濟狀況,靈活選擇參加城鎮職工或居民養老保險,優化了被征地居民社會保障費使用途徑。全區18個被征地村13500人,參保率100%,待遇享受率100%。
五措并舉,織牢保障網
針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籌資中存在的集體補助不足的短板,渭濱區深入研究、大膽探索,先行開展了集體收益補助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
堅持政府引導。區政府制定出臺《渭濱區集體經濟組織補助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試點辦法》,堅持多繳多補的原則,增加政策吸引力,引導城鄉居民主動參保、高檔繳費,增加個人賬戶積累。
堅持部門推進。由區人社局總體設計、編制規劃、繪制流程;各鎮政府指導試點村制定實施細則,實行一村一策;區財政局將配套補貼資金納入預算,及時撥付;稅務局積極向上爭取補助資金稅前列支等優惠政策。
堅持社會參與。各涉及單位大力宣傳政策,積極動員各類集體經濟組織、其他社會經濟組織、公益慈善組織及個人資助城鄉居民參加養老保險。
堅持流程規范。城鄉居民養老經辦中心從資金籌集、工作程序、組織實施等方面對工作流程進行規范,確保了試點工作不走彎路、順利推進。
堅持閉環監管。對集體經濟組織補助的資金從歸集、上繳、補助等環節實行專戶管理,加強事前、事中、事后監管,確保補助資金安全運行。目前,全區已在石鼓鎮相家莊村、黨家村全面展開了試點工作,享受待遇374人,補助資金24.54萬元。
本文標題:寶雞渭濱區:打好三四五組合拳,織牢居民養老保障網
本文出處:http://m.8989728.cn/news/news-dongtai/7125.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