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流云在草青青2021年9月8日,銀保監會發布消息,日前已批復同意工銀理財、農銀理財、中銀理財、建信理財、交銀理財、中郵理財等17家公司共同發起籌建國民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其注冊地址為北京,注冊資本高達111.5億元人民幣之巨。
國民養老保險公司為何能吸引如此多的銀行、券商、險企注入巨額資本?主要是養老行業未來宏偉的發展前景及巨大蛋糕凝聚的利潤使然。
眾所周知,我國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分為三大支柱。第一支柱指國家主導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是基本社會養老保險,保的是基本,不保充分。第二支柱是用人單位主導的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是補充養老保險。
第三支柱是個人主導的個人儲蓄型養老保險和商業遞延型養老保險,是改善型養老保險,滿足多層次養老需求。商業養老保險公司就屬于第三支柱。
和三大支柱基本均衡的歐美國家相比,目前第一支柱的基本社會養老保險發展得比較充分,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參與和受益人群還比較薄弱。是國家十四五期間及今后的重點提升方向。
國際上把各個國家或地區的社會老齡化程度分為三類。如果一個國家或地區 65及以上的人口占比超過 7% 、 14%、20%,則分別意味著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深度老齡化社會和超老齡社會。我國第7次人口普查數據表明,截至2020年,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占比已達13.5%。預計2022年將達到14%,正式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撫養比等養老系列問題不容小覷,挑戰嚴峻。這次成立的國民養老保險公司,有望深入拓展第三支柱。
從社會養老保險撫養比來看,過去是兩個年輕人養一個老人,將來有可能過度為一個年輕人養一個老人,甚至一個年輕人養兩個老人。第一支柱面臨嚴峻挑戰,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必須快速跟上,齊頭并進。
國家層面的養老工程大動作已經開始了,也需要個人加強認識。每一個人都應該未雨綢繆,規劃好自己的養老問題。至少每一個人都要參加基本社會養老保險,每年有一份養老金。第一支柱是標配。
在福利好的單位就職的朋友,有望受益于第二支柱,把企業年金或職業年金作為自己晚年的補充養老保障。這些單位目前只有機關事業單位和少數企業單位,如,央企、其他效益尚可的國企,上市公司,大型企業或效益好的中小企業。大多數非國企職工目前很難享受到年金。
而經濟條件好,對養老有更高需求的朋友,應該從個人角度積極購買國家給予稅收優惠的商業養老保險,爭取受益于第三支柱,提升養老保障。
也就是說,每個人應該在確保自己參加基本社會養老保險的基礎上,進一步爭取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由于第二支柱主要是由用人單位主導的,所以從個人層面,更應該積極參加第三支柱的商業養老保險,充分提高晚年的養老保障。讓自己的晚年過得更有安全感,更有尊嚴,更從容。
雖然我國的養老保障制度還很年輕,不能盡如人意,需要一定的時間和努力去改革完善,任重而道遠,但一切正在往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愿天下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本文標題:國民養老保險公司來啦,如此吸金為哪般?和社保有什么關系
本文出處:http://m.8989728.cn/news/news-dongtai/17664.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