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養老金本質屬性是儲蓄
主持人:個人養老金制度將給個人、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帶來怎樣變化?
鄭秉文(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個人養老金的本質屬性是儲蓄,但與普通的個人銀行儲蓄相比有三點不同之處:一是鎖定退休日,一般不能提前支取;二是有稅收政策支持,鼓勵個人和家庭成員建立個人賬戶;三是增值保值的資產配置和投資,由個人進行決策并由個人承擔市場風險。因此,個人養老金是預籌式、利滾利、持續滯留在資本市場幾十年的長期資金。
換言之,建立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制度越早、繳費上限越高、覆蓋率越大,它所帶來的長期資金規模就越大。例如,美國第三支柱個人退休賬戶建立于1974年,2020年的覆蓋率為20%,賬戶資產規模為12.2萬億美元,占其GDP的58%,相當于美國股市市值30%。
日前,各方關注已久的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式出臺,這將有助于個人養老金制度與資本市場的互動,有助于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
為資本市場提供長期資金。中國資本市場的長期資金渠道窄,規模小。例如,資管新規的實施一方面可促進銀行理財等產品期限拉長,但另一方面也對長期資金規模的供給帶來挑戰,在過渡期內,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數量降幅明顯。個人養老金制度可為資本市場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完善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提高資本市場機構投資者比重。長期以來,A股市場是散戶主導的市場,雖然近幾年來,機構投資者的市場行為正在明顯引導市場發展趨勢,但散戶比重及其換手率高、操作性強、暴漲暴跌的市場特征還明顯存在。個人養老金賬戶禁止投資個股,只能購買合格養老金產品,可促進發展和擴大機構投資者比重,有利于市場穩定。
提高資本市場的養老金比重。我國養老金資產占GDP比重大大低于發達國家,養老金占資本市場比重很低,即使按照養老金資產配置中股票占比平均25%的高倉位水平來估算,養老金在股市市值中僅占1%至2%,而世界平均水平是20%,經合組織國家平均是24%,養老金七強高達28%。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建立,可相應提高資本市場養老金比重。
優化儲蓄結構和穩定儲蓄率。個人養老金的本質是儲蓄,對家庭儲蓄具有一定的替代效應,我國始終是全球各國儲蓄率最高的國家之一,不僅具備建立個人養老金的條件,而且其替代效應可使普通銀行儲蓄部分轉化為養老金賬戶的長期資金。此外,在過去十幾年里,由于消費習慣和觀念的轉變以及90后消費份額的提升,儲蓄率從54%下降到目前46%左右,個人養老金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穩定儲蓄率進而穩定投資率的作用。
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我國社會融資體制長期以來以間接融資為主,社會融資存量中直接融資大約占30%,在增量中占比更低,僅為個位數。因此,經濟發展具有明顯的債權資金驅動特征,債權規模高于資本和股本的規模,股本金赤字和泛債務化在經濟循環中較為突出,這是企業杠桿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個人養老金是重要的股權資金和股本來源,可緩解股本金短缺的現象。
促進市場潛力轉化為新的業態。由于本土在岸長期股權資本缺位,在經濟全球化和技術創新過程中,新的技術與商業模式首先吸引周期長、風險承受力高的離岸長期股權資本,逐漸流入本土市場并助推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轉化為新業態。建立個人養老金制度之后,本土在岸長期股權資本多了一個重要源頭,對市場潛力轉化為新業態和推動技術創新有益。
本文標題:個人養老金制度將給個人、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帶來怎樣變化?
本文出處:http://m.8989728.cn/news/news-dongtai/15788.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