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卷5個。早上7點剛過,南京市江寧區東山街道佘村內的遇見春天餐廳,老人們刷臉識別后僅花1元就能買到5個花卷或5個饅頭。而在餐廳價目表上,這種饅頭、花卷的價格是1元一個。遇見春天是一家開在農村老人家門口的養老助餐餐廳,這家餐廳是如何運行的?有沒有推廣意義?近日,記者來到這里進行了實地探訪。
吃飯給補貼,收支能平衡
又要帶小孩又要做飯,忙不過來。現在有了這個餐廳,好吃還方便、衛生,又便宜。自從遇見春天餐廳今年7月1日起開展養老助餐服務,除了惡劣天氣,79歲的陳光秀幾乎天天來這里就餐。
吃完早飯和其他老人聊聊天,有時還結伴一起去買菜。陳光秀告訴記者,中午和晚上,有時她還會在該餐廳花上5塊錢吃一碗面和一個包子。一天下來,在伙食上的花費是11元。
餐廳負責人李龍告訴記者,助餐的特惠套餐中,早餐最受歡迎,和陳光秀差不多,每天一早來買饅頭、花卷的老人有五六十人。中飯和晚飯是餛飩加菜包、花卷、饅頭(三者任選其一)。晚上是青菜面加菜包、花卷、饅頭(三者任選其一),人相對少一些,但也有20多人。
今年7月,該餐廳通過考核,成為南京市首家開在農村老人家門口、開展養老助餐服務的社會餐廳。李龍說,江寧戶籍的五類老人(60周歲以上低保邊緣、70周歲計生特扶對象、百歲老人、城鄉特困供養老人、經濟困難)補貼標準稍高一些,早餐是2元,中餐和晚餐分別是4元。江寧戶籍非政府扶助對象的75周歲以上的老人,補貼標準是早餐1元,中餐和晚餐分別是2元。這個錢在老人就餐時是直接減免的,實吃實減,相應的補貼錢數按季度發給店家。餐廳還有個特別之處,店里面向游客的所有菜肴,老人想換換口味也可以買,減掉補貼的錢,補齊差價購買。李龍測算,養老助餐這塊收支基本能維持平衡。
與餐飲企業合作蹚出新路
佘村黨總支書記王敏介紹,佘村2000多常住人口中,75歲以上老人就有200多人,就餐是這些老年人僅次于就醫的一大需求。買菜難、做飯難問題,困擾著越來越多高齡、獨居和失能半失能老人。與城市相比,農村地區設置養老助餐點需要面臨的問題更多。農村老人居住更加分散,加上很多人自己種蔬菜、消費觀念不同等,養老助餐如何破題一直困擾著農村。
通過村莊人居環境整治、潘氏住宅修復等一系列舉措,佘村成為南京又一張網紅名片,游客增多的同時,當地老百姓、村集體的收入也水漲船高。看中商機,2020年,南京蘇宇食品公司董事長、江寧慈善總會副會長蘇健來到佘村租下村資產的大片房屋,打造了一處集餐飲、會議、影院等于一體的配套服務設施,于2021年開業。村里老人的就餐問題,蘇健也看在眼中。佘村作為旅游目的地,來這里玩的所有江寧戶籍老人都能享受助餐補貼,這對于企業維持經營,也是一種有效補充。村委會和蘇健一拍即合,決定試用這家社會餐廳開展養老助餐服務。
我們通過跟餐飲企業合作,省下了大量的硬件投入費用,又讓老人們在家門口就能吃到大廚燒的可口飯菜,切實地提高了老人的幸福感。正式運營近兩個月來,老人們的反響都很好。王敏說,以前這種助餐養老服務,很依靠社區的力量,很多財力都用在了硬件設施上。
自7月1日開展登記助餐至8月29日,佘村遇見春天助餐點完成助餐2472人次,平均每天助餐40人次左右。接下來我們考慮,村里掏錢,先試點每天給前來就餐的90歲以上、特困老人早中晚餐,各再補貼1、2、2元餐費。未來考慮覆蓋所有75歲以上老人。王敏透露。
資金精準投放用在刀刃上
識別成功,立減2元。老人們在遇見春天餐廳助餐點都會先刷臉購餐。這正是借助由江寧區民政局牽頭打造的小江家護系統,確保財政助餐補貼用在刀刃上——這里不僅服務本村老人,還能補貼到佘村游玩的其他所有江寧戶籍老人。
通過數據整合,打造小江家護系統,江寧把助餐納入了養老智慧平臺:老人用餐前刷臉不到1秒的時間內,數據就能通過互聯網在北京京東云、江寧民政數據系統、南京市民卡助餐系統間進行反復交叉比對,避免了同一就餐時間段的重復消費補貼,確保財政資金的精準投放、人頭助餐補貼真正用于老年人。
記者用手機打開小江家護微信公眾號,發現江寧戶籍老人們的注冊程序很簡單,只要拍攝申請人身份證、拍攝符合識別要求的人臉照片,綁定手機號碼,數分鐘內即可完成注冊。注冊后次日,即可在養老助餐點人臉識別設備前進行識別。
針對部分老人玩不轉智能手機或微信的問題,江寧區民政局還安排志愿者或者通過餐廳服務員,在部分助餐點和江寧區互聯網+養老院(江寧區竹山路78-2號三樓)現場協助注冊。
老年人助餐補貼的相應費用,民政系統會一季度一結算給助餐點門店業主。市、區財政按1:1共同承擔。江寧區民政局養老服務指導中心主任沈志軍介紹,補貼的相關政策也激勵社會餐飲企業參與到養老助餐服務中來。江寧區民政局出臺的《關于推進社會餐飲類企業開展養老助餐服務工作的通知》規定,助餐點面積達到50平方米、70平方米、100平方米的,每年給予2萬元、3萬元、5萬元運營基礎補貼。按照為老年人提供餐食的數量計算,績效獎勵企業,標準為每人次2元。上述兩項獎補,年底由民政部門根據助餐點服務情況,每年最多不超過15萬元。佘村遇見春天餐廳面積達到100平方米,每年就可以拿到5萬元運營基礎補貼。績效獎勵另算。沈志軍說。
佘村助餐模式推廣任重道遠
南京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馮新轉介紹,根據統計,目前南京共有4個區有社會餐飲企業參與養老助餐服務,包括和善園、青露、蘇客、和必德等38家企業,其中江寧區28家、玄武區7家、棲霞區2家、雨花臺區1家。38家企業年均助餐服務約90萬人次(其中江寧約80萬人次),保障了老年人助餐選擇更加多樣化,郊區主要就是江寧,其他區暫無。
像佘村這樣把養老助餐服務開到老人家門口的方法,有沒有可能在農村大力推廣?南京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處長周新華說,我們也很鼓勵這種做法,但現在是一種創新,還需要再總結這方面的好做法。
養老助餐所有的問題,歸結到一個字就是錢,就是誰來支付的問題。比如,一頓飯10元錢,政府補貼2元,而剩下的8元錢,老年群體很少有人愿意全部出,所以導致不少養老助餐政策落地困難。江寧區民政局副局長王津東介紹,大部分農村老年人的消費能力、消費習慣不能獨立支撐每次10元的午餐支出。助餐運營單位迫于績效考核壓力,不斷下調餐品價格,但仍難以吸引老年人自主消費。
省民政廳養老服務處副處長葉翔宇說,佘村這樣的模式,全省其它地方還很少看到。一般是村委會養老服務站點里拿出一塊地方,引進社會組織運營養老助餐服務,社會餐廳直接開到老人家門口的做法值得探索。
江蘇省民政廳今年推出了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要求2024年底之前,每個社區要至少建有一所能夠提供助餐、日常活動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站點。6月29日,省民政廳、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人社廳等12部門還聯合發布了《關于推動農村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該《意見》明確,充分利用農村地區閑置的校舍、廠房、村部等資源,為村民提供助餐、日托、助浴、助潔、保健、文化娛樂、居家探訪等互助養老服務。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黃勇 見習記者 許愿
本文標題:深讀,農民社會化養老助餐,守護農村老人舌尖上的幸福
本文出處:http://m.8989728.cn/news/news-dongtai/14992.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