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積極探索大城養老新路子
時間:2022-10-01 14:27 來源: 作者:小佳 人瀏覽
上海市虹口區市民驛站嘉興路街道第一分站,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社區食堂方便社區居民,受到市民好評。
上海,3個人中就有1位老人,這座老齡化程度超35%的超大型城市,一直以來,圍繞養老二字,不斷試水更符合老年人期待的養老方案。無論是嵌入市中心的日間照料中心、不離鄉土的農村養老模式,或是仍在不斷探索的持續照料退休社區,都力求精準擊中老年人們的個性化需求。
老齡化是挑戰,也是機遇。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圍繞養老問題而展開的一系列社區服務被置于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推動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任務項下。報告明確,今年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9萬個,支持加裝電梯,發展用餐、保潔等多樣社區服務。一系列政策的推出也表明,今天的養老服務,既是大民生,也是大產業。
嵌入式養老,滿足老人原居安老之心
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市中心,養老床位一直處于一床難求狀態。如何盤活有限資源,為更多老人提供便利服務?這些年來,上海一直大力發展為老綜合服務中心、社區助餐點等社區服務。
許多老人會將自家周邊的社區食堂親切地稱呼為大食堂。在老人們心里,社區食堂不僅能解決一日三餐,還是他們的情感寄托所在。社區食堂一般在中午11點開飯,但總有許多老人會提前1小時就早早候著。一位社區食堂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是因為老人們都想提早過來跟街坊們聊聊天。煙火氣十足的社區食堂還原出生活最質樸、最原本的味道。
就在不久前,為將專業照護服務延伸至老年人家中,上海還試點推出家庭照護床位。作為機構養老床位的有效補充,家庭照護床位推動正式照料與非正式照料力量整合融合,進一步提升完善了上海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功能。
探索農村互助養老社區新形態
在聚焦中心城區養老難題之外,遠郊農村的養老問題也一直讓代表委員們記掛在心。全國政協委員、上海科學院副院長曹阿民在全國兩會現場介紹了一種上海首創的農村養老新形態幸福老人村。
它位于松江區葉榭鎮堰涇村,一個十分典型的上海遠郊農村。曹阿民留意到幸福老人村是在半年前。我從來沒見過其他地方有‘幸福老人村’這樣的模式,這類投入成本低的農村互助式養老社區十分值得推廣。曹阿民測算過,以村民農房改建這一方式建設養老床位,其成本僅僅是機構新建養老床位的十分之一。省下的這筆錢,意味著農村老人可以用更低廉的價格住進助餐、助浴等服務樣樣在線的專業養老機構。
曹阿民今年專門提交了一份《關于加快政策聯動創新、推動我國都市遠郊及鄉村地區幸福老人村模式為老照護體系建設》提案。曹阿民建議,將為老服務與照護新供給納入鄉村振興規劃中,圍繞幸福老人村模式為老服務機構的發展,進一步加快政策聯動創新。
一攬子政策不斷落地,促進上下游產業發展
龐大的老年人群、攀升的養老需求,當養老服務邁入規模化、產業化新階段,吸引更多市場力量、社會力量參與成為當前之要務。
不久前,上海根據自身特點制定發布了《關于促進本市養老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又稱養老產業20條舉措。含金量十足的20條舉措圍繞養老服務供給側的5個重點領域,向市場主體推出了一攬子利好政策。其中,鼓勵建設年輕人、老年人融合居住的綜合社區和長租公寓,打造代際融合、充滿活力的長者社區引起了不少業內人士關注。
就在全國兩會開幕前夕,位于浦東新區張江科學城的上海梧桐人家養老院正式開業。與其他獨立養老院不同的是,這家養老院的最大特色在于引入了海外的持續照料退休社區模式,就是面向全年齡段、不同養老需求的老人們,提供包括自理、介護、介助一體化的居住設施和服務的養老社區。一旦老年人在健康狀況和自理能力變化時,依然可以在熟悉的環境中繼續居住,并獲得與身體狀況相對應的照料服務。
深耕養老領域多年的全國人大代表周燕芳告訴記者,該模式在許多發達國家已發展得十分成熟。中國版持續照料退休社區近年來也在蓬勃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在營業的持續照料退休社區有58家,床位數約11萬余張。周燕芳認為,如果這一模式能順利推廣,不僅將拉動投資、創造就業崗位,還能間接帶動建筑建材、養老康復輔具、智能設施設備、餐飲、娛樂、醫療保健、老年金融等眾多上下游產業共同發展。
本文標簽:養老金,養老服務,居家養老,養老保險,社保,
本文標題:上海積極探索大城養老新路子
本文出處:http://m.8989728.cn/news/news-dongtai/9791.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