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互助養老在邂逅中更有溫度
時間:2022-10-01 13:57 來源: 作者:小佳 人瀏覽
老有所養是許多家庭關切的家事,也是國之大事。時間銀行,顧名思義就是儲蓄時間、提取時間的銀行。在這個特殊的銀行里,時間是唯一被認可的貨幣:志愿者或者低齡健康老人通過為高齡老人提供服務的方式來儲蓄時間,可以簡單概括為時間換時間、服務換服務,低齡存時間、高齡換服務,是一種將互助養老和志愿服務深度融合的新型互助養老方式。
時間銀行具有多方面積極意義
時間銀行概念源于西方國家。其被定義為志愿者將參與公益服務的時間存進時間銀行,當自己遭遇困難時可從中支取被服務時間,是一種虛擬化貨幣交易的方式。目前全世界有超過1000個時間銀行組織,遍及全球30多個國家。時間銀行養老服務,在我國的探索始于20世紀90年代。初期時間銀行規模較小、分布零散,而且主要分布在如廣州、上海、南京等幾個大城市的個別社區中。目前,我國正經歷著世界上規模最大,同時也是速度最快的人口老齡化過程。以時間銀行模式發展為老公益志愿服務,促進為老公益志愿服務常態化、規范化、機制化,可以說是我國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有關部門預測,十四五時期,全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如何將養老服務保障工作做實做細,讓每一名老年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高質量養老需要的題中應有之義。作為互助養老的一種新方式,時間銀行對于動員各類人群組建志愿者服務組織為老人提供服務、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具有積極意義。
一代幫一代、低齡幫高齡,服務換取服務、助人即是自助,是社會溫度的直接體現。在時間銀行里,居民們在良性互動中提升了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穩定了對養老的未來預期。對整個社會而言,在積累養老服務體系中將可循環流通的養老資本,通過時間銀行的良性運行、不斷存儲的時間貨幣,實現了勞動成果的延期收益。由此,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基礎得以更加堅實,也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一項重要舉措。時間銀行作為互助養老的一種新方式,其積極意義在于:一是較好解決了家庭小型化等帶來的家庭難以承擔全部照料責任、社區養老供需不平衡的問題,是傳統養老服務體系的重要補充。二是調動低齡老年人參與提供志愿養老服務,可更好發掘低齡老年人口群體的人力資源,促進社會養老資源的優化配置。三是有利于促進老年人的經濟和社會參與,進而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參與感、價值認同感以及社會融入能力。四是促進志愿服務發展,有利于弘揚互幫互助,促進鄰里和諧,塑造彼此信任、互相關愛的家園文化,進一步營造居民自治良性互動的社會治理基礎,維護基層社會和諧穩定。五是年輕存時間、年老享服務的運行機制,鼓勵志愿者通過自身努力付出換取未來養老服務回報,可一定程度減輕當前政府養老負擔,也是養老服務市場化機制的具體體現。
推動時間銀行的本土化創新
時間銀行一般被打上外來文化的標簽,在我國國內的認知度還需要不斷提高。事實上,時間銀行和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有許多共通之處,自2008年起,國家和地方層面都相繼出臺了相應的志愿服務政策,加上我國老年人對照顧服務需求的不斷增加,時間銀行得到快速發展,數量和規模都逐漸擴大。經過20多年探索,形成了以社區為主導、地方政府為依托和政策為支撐的本土化模式,推動了時間銀行的本土化創新。
國家層面的法律與技術保障開始逐步建立。近年來,隨著國家的逐步重視,《志愿服務條例》《關于推廣使用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的通知》《志愿服務記錄與證明出具辦法(試行)》等一系列與時間銀行發展相關的法律與技術,為促進志愿服務以及時間銀行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更多運營管理的創新探索與措施紛紛出臺。在全國很多試點地區,出臺了運營管理辦法,為時間銀行發展提供了指導與保障。一些城市較為重視時間銀行發展,在制度建設方面走在了前列,其中,一些地方制定了專門的建設及運營標準、管理辦法、志愿者管理標準等,還有一些地方出臺了實施方案和實施細則,明確了時間銀行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實施步驟和保障措施。
多數試點地區顯示低齡老年人志愿者居多特點。低齡健康的活力老人,自理能力強、對晚年生活充滿了想象,渴望通過一定的社會活動發揮余熱、挖掘潛能、實現個人價值,讓自己的晚年生活更豐富、更有意義。目前,在時間銀行這個平臺上,我國多個社區中活力老人志愿者服務者居多,服務者與被服務者大多是鄰近居民,他們通過為高齡老人提供服務,活力老人在幫助他人中得到了一種無法替代的滿足感與成就感。可以看出,以前基于人情的鄰里互助,現在轉換成了公益性、精準化的時間銀行模式,可使提供服務者積極性更高,被服務者也更加心安。老有所為與老有所養,通過時間銀行的良性循環,就這樣有溫度地結合在一起,成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可持續發展的有力支撐。
探索利用互聯網手段賦能時間銀行。時間銀行儲存的不僅是時間,更是愛心,可以通過互聯網手段的充分運用更有效地對接需求,發揮更多的綜合效益。時間銀行能夠盤活愛心,能夠產生溫暖效益,互聯網技術手段的廣泛應用能夠讓更多的人加入時間銀行,建立長效機制,成為社會文明一道溫暖的風景線。特別是我國正在步入老齡化時代,我們更應該建好用好時間銀行,讓這種基層社會治理的有益嘗試散發出更大的魅力和吸引力。目前,很多地區開始探索利用電子社保卡、手機APP和線上服務管理系統等方式,記錄登記志愿服務及時間銀行積分,保障志愿服務時間能夠得到長期可靠的記錄管理,為未來的通存通兌奠定了基礎。
積極開展培訓答疑與宣傳活動。為持續擴大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影響力,引導激勵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時間銀行項目,全國很多試點社區開展了以時間銀行,鄰里互助為主題的志愿宣傳活動,旨在宣講政策和開展培訓答疑,在解答志愿者、服務對象、服務點困惑的同時提升總體服務質量,在社會更大范圍提升對時間銀行的認知,有利于進一步挖掘和培養專業人才。
時間銀行需要不斷發展和完善
時間銀行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在探索創新過程中以多樣化模式和形式在各地區涌現,但在實施過程中仍面臨缺乏權威制度支撐、組織管理形式不夠明確,計量兌換、質量評價監督等服務規范標準不完善,延期支付方式不易得到信任和認同,信息化管理系統發展緩慢等問題,影響著其長遠穩定發展,需要進一步針對性建立健全相關制度。
首先,加強管理制度建設,建立政府主導的統一管理運營機制。結合試點地區發展實踐,時間銀行運營管理機制應堅持政府主導、權威統一、通存通兌基本方向,建議先由市級、更高層面的民政部門或老齡工作委員會等養老管理部門牽頭,制定專門的政策規章制度,明確時間銀行的定位、服務對象、服務內容、組織保障和其他責權利等基本內容,提升規范性和公信力,擇機進一步擴大范圍和提高層級。同時,明確實施范圍內各級政府相關部門職責和協作機制,建立較為統一的包含市、區、街道、社區等不同層級的時間銀行服務網絡體系,統一落實好時間銀行的管理、維護、監督和跟進等一系列工作。
其次,不斷完善計量兌換、質量評價監督等服務規范標準。一方面,建立科學合理的計量兌換標準。結合試點地區經驗,鼓勵各地在規范主要服務內容基礎上,充分考慮不同服務活動的勞動強度、服務需求、服務質量、老年人自理能力等要素,區分不同服務類別和等級,進一步建立健全時間貨幣的標準化計量和兌換規則,逐步探索在省級乃至全國層面制定更為權威的勞動強度評價等相關方面的指導標準,為時間銀行發展提供重要保障。另一方面,完善質量評價監督辦法。重點參考被服務對象的評價、社區層面評價等多方面因素,不斷完善服務質量評價監督辦法,并建立服務質量與時間貨幣計量相掛鉤的機制。
再次,通過政府參與提高公信力、健全積分兌換等機制。除了社區的直接參與以外,更高層級政府相關部門應積極參與,起到良好的信用保證作用。同時,建議考慮分別建立短期和長期的時間積分兌換機制,為參與者提供更多選擇。一是建立積分的短期兌換及轉移機制。盡可能給部分時間積分擁有者提供利用積分兌換相應的服務或物資、積分轉移或捐贈等較多選擇。二是建立長效兌換機制。參考銀行利息的做法,配套建立時間積分儲蓄的合理增長機制,鼓勵時間積分的長期儲蓄,憑積分在未來兌換更多服務。三是探索將時間銀行積分納入社會信用體系,對于表現優秀的志愿者,給予一定的榮譽稱號或其他便利等激勵。
最后,探索建立更為完善和更高層級的信息管理系統。依托大數據和區塊鏈等技術進一步完善街道社區層面的服務信息登記管理系統,建立更為完善的時間銀行管理系統平臺,將志愿者與服務對象信息進行有效整合,通過平臺實現申請和獲得服務、記錄服務過程、服務時長計算與存儲、收集服務評價、服務時長兌換等管理功能,探索時間銀行與社保卡信息的聯動管理。同時,深入總結現有部分城市在市級層面推行的經驗,鼓勵地方因地制宜,依托民政、老齡委等部門推進有關信息的互聯互通,實現市一級的通存通兌。在條件成熟時,逐步提高層級,最終建立全國層面的時間銀行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全國各地時間銀行的通存通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