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養:來一場養老供給側改革
時間:2022-10-01 13:50 來源: 作者:小杰 人瀏覽
旅居養老、抱團養老、智慧養老、田園養老、社區養老……一批新型養老模式方興未艾。處于活力老人階段的60后,對高質量養老有了更多新想法,對新型養老模式有了更多新期待。
然而,養老產業發展不充分、不均衡現象仍是高質量養老的發展瓶頸,亟須進行一場養老領域的供給側改革。
新型養老,從60后新老人突破
1961年出生的金亞娜,是杭州市西湖區北山街道友誼社區的居民。從企業退休的她和姐妹們聚會時,會時不時討論起養老話題。我們這代人有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能接受養老機構養老,不認為是丟人的事。她告訴半月談記者。
恰處于活力老人階段的60后,是一些新型養老企業眼里的突破口。浙江逸和源康養醫連鎖管理集團董事長汝才良將養老的生命周期劃分為3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大致是從退休到75歲,這些老人大多是活力老人,沒有養老機構需求,有錢有閑,他們是旅居養老的重要目標客戶。第二個階段是機構養老,超過75歲的老人身體機能開始下降,機構養老更適合他們。第三個階段是醫養結合,主要針對失能失智老人。
旅居養老目前很受60后老人歡迎,市場前景廣闊。汝才良表示,作為一種新型養老方式,旅居養老區別于老年旅游團,旅居目的地住的是養老機構,而非酒店。因為相比酒店,養老機構的棋牌室、乒乓球館、圖書館等免費設施,更能吸引老人,同時養老院有更多宜老化設施,安全上更有保障。旅居養老還能帶動后續機構養老發展。2013年之前,我們的養老機構入住率不到10%,現在通過旅居養老吸引了更多老人,入住率達到95%。
陜西省商洛市丹鳳縣棣花古鎮,利用山清水秀打造田園養老產業陶明攝
新型養老的新,不僅表現在模式創新上,還表現在新技術的賦能上。依托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致力于實現居家專業化養老的虛擬康養院,正在成為智慧養老的新實踐。顧名思義,虛擬養老院建立一個智慧養老服務平臺,當老年人有服務需求時,可在線實現服務需求叫號、派單、實時監控等服務。
在山東省濰坊市坊子區,當地已經通過虛擬養老院,累計為全區獨居、留守等700多名老年人,實施了上門照料、護理等服務共計44000多次。
磁門吸、找Ta定位呼叫器、煙感器,小小的3件智能化適老產品,讓濟南市市中區的為老服務更精準。磁門吸能夠記錄老人出入情況,在老人長時間不出門時會自動報警,平臺將與社區及時互聯。找Ta定位呼叫器能夠準確反映老人所在位置,并帶有緊急呼叫功能,防止老人發生意外后無法聯絡。
啞鈴型供給VS橄欖型需求
目前來看,對于大多數60后而言,未來的養老生活似乎并非全是詩和遠方。相當一部分60后老人仍難擺脫來自家庭的羈絆和綁架,或替下一代帶娃,或持續為兒女的發展保駕護航。金亞娜說,解放60后,關鍵在于政府對托幼所建設的加強,不然老人都被小孫孫束縛了,沒有時間和精力籌劃自己的養老。
養老行業長久以來積累的三大失衡,更是在拖累高質量養老愿景的實現進程。
養老供給的啞鈴型結構,與養老需求的橄欖型結構存在失衡。作為朝陽產業,養老一直是資本角逐的重要戰場,間接造成養老行業在領域、地區等方面發展不均衡。浙江省老年服務業協會會長徐佳增稱這種不平衡為啞鈴型結構,即追求經濟效益的市場化機構提供的高端服務和政府兜底的敬老院提供的低端服務多,普通老年人消費得起、質量有保障的中端服務相對較少?,F實需求是橄欖型普惠型的,對基本生活照料和康復護理等中端需求多。供需發展如此不對稱,制約養老事業健康發展。
這種供需失衡,讓62歲的杭州市民吳霞敏為自己日后養老擔心。我上次去一些民辦養老機構看了看,收費普遍每月4000至5000元,一些公辦養老機構則要排好幾年的隊。
機構養老與居家養老發展不均衡。機構養老、家庭養老,以及作為兩者中間過渡地帶的社區養老,被認為是當前最有代表性的3種養老方式。浙江大學老齡和健康研究中心主任何文炯分析,前些年政策強調發展機構養老,居家養老領域資源投入相對不足。目前,一些機構養老床位空置率超過50%,總體上供給過剩,而居家養老服務不到位,家庭成員沒受過專業訓練,社會化養老服務則供給不足,許多基本服務項目缺失,上門為老人提供的醫療、照護、心理服務都比較缺乏。
城鄉之間養老服務領域資源配置不均衡。何文炯說,農村老齡化程度高于城鎮,但養老服務資源嚴重短缺,尤其是偏遠山區生活不能自理又缺乏照護的老人,生活質量很差,有的老人連最基本的每日用餐也難以保證。農村失能失智老人,更是養老業發展中最難啃的硬骨頭。
與以上三大失衡現象息息相關,專業人才匱乏,嚴重制約養老服務從產業走向專業、從低品質邁向中高品質。
在浙江杭州建德市,一些養老機構開出每月8000元的工資,都招不到有養老護理證的養老護理員。2021年6月,建德市工業技術學校有40多名護理專業學生畢業,其中20多名學生選擇醫院的體檢中心和康復中心就業,除去繼續升學的,留在養老機構就業的僅有3名。
建德市工業技術學校校長方騰認為,養老護理職業教育存在兩個難題:一個是招生難,家長普遍認為護理就是做保姆,低人一等,不愿子女就讀該專業;二是學生就業意愿不強,很多學生認為從事養老護理工作不好找對象,工資待遇不如護士,更傾向于去醫院做護士。
規范開墾銀發藍海,高質量養老在路上
制定標準,規范養老服務市場。銀發經濟這片藍海并不風平浪靜。當前,涉老產業亂象叢生,養老機構非法集資、資金鏈斷裂后跑路、藥物及儀器詐騙、機構虐待老人等新聞屢屢見諸報端。徐佳增認為,治亂象,就要定標準,實行規范化管理,建立黑名單制度。通過評級這個抓手,按照國家統一標準,從建設運營到管理,進行嚴格考核,使養老機構逐步走向標準化、規范化。
在北京市西城區展覽路街道養老照料中心,護理員郭相旭為老人喂飯才揚攝
擴大養老服務供給,升級專業化居家養老服務供給。何文炯建議,從發展現代服務業角度,一是加大養老護理隊伍培育力度,逐步增強專業化水平,穩步提高其薪酬水平和社會地位;二是建立護理費標準隨社會平均工資變動的自然增長機制;三是鼓勵支持大型養老機構遞送居家養老服務,帶動居家養老服務專業化水平提高。
針對新老人群體高質量養老新期盼,還需要優化社區養老服務功能。江蘇省民政廳養老服務處處長林莉提出,可將新建住宅小區養老設施配建、老舊小區養老設施補建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切實規劃好社區養老服務發展空間??茖W合理布局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實現城市街道和鄉鎮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全覆蓋,完善社區養老服務網絡。
健全長期照護保障制度。在何文炯看來,長期照護保障制度模式有二:一是實行長期照護服務補助制度,即以嚴格的需求評估為基礎,政府財政對困難家庭失能失智老人實行補貼,用于購買基本照護服務;二是實行長期照護保險制度,即以社會保險的方式,讓具有繳費能力的社會成員繳納社會保險費,形成保險基金,對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照護服務或資助其購買照護服務。
破解城鄉失衡,厚植鄉風文明。建德市健康志愿者協會常務副會長方敏建議,進一步加強村一級黨組織養老服務功能。特別是發揮黨員的志愿服務作用,與社會公益組織合作,建立老年人救急關愛服務體系。同時,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作用,倡導孝道文明和慈善文化,帶動鄰里互幫互助,傳承激活鄉風文明。
彰顯臨終關懷,走好生命全周期。我國臨終關懷服務尚處于雛形階段,缺乏完善的服務體系。有識之士建議,在醫院、養老機構設置特定的臨終關懷場所,為即將臨終的老人提供靈魂安頓之處,悉心幫逝者留住人生之旅最后的尊嚴,平穩完成生老病死的生命周期。
來源:《半月談內部版》2022年第5期
本文標簽:養老金,養老服務,居家養老,養老保險,社保,
本文標題:老有所養:來一場養老供給側改革
本文出處:http://m.8989728.cn/news/news-dongtai/6111.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