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提升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機構造血功能
時間:2022-10-01 13:48 來源: 作者:小佳 人瀏覽
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創新工作方法、改進服務方式、豐富服務內容,努力破解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依靠政府投入、自身造血能力不強、服務內容單一等問題,助力服務機構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收到積極成效。2022年2月,民政部辦公廳和財政部辦公廳聯合公布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優秀案例名單,北海市名列其中。
精選服務機構。北海市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首先從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入手,約定服務內容、服務對象、服務頻次和服務價格等內容,逐步搭建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其中,緊緊抓住服務機構這一關鍵要素,在購買服務前開展細致調研和摸底,全面考察本土服務機構承接能力、服務隊伍和工作制度,同時吸引外埠有意愿進入北海市養老服務市場的企業和機構進行洽談,多方面綜合考量優劣勢。在此基礎上,將服務分區域打包采購,海城區由本地服務機構(海寧老年公寓)承接,銀海區由外埠企業(上海天與養老服務有限公司)承接,兩個服務機構各有所長,又有一定的競爭,助推居家養老服務規范化、全流程化發展。2019年以來,該市共統籌1075萬元用于政府購買居家和社區上門服務項目。目前,已為4.08萬人次老年人提供9.14萬小時的居家和社區上門服務。
拓展服務內容。北海市著力保障老年人最需要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制定了《北海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服務評價標準》,規定了細致的服務內容、服務要求和服務滿意度測評依據等內容。承接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的機構可以遵照標準開展服務,老年人及其家屬可以遵照標準評價服務人員工作是否到位。此外,全市還建立倒逼機制促進服務機構不斷優化服務方式,改進服務內容。在農村,建立對農村留守老人定期巡訪制度,不僅通過基層組織對留守老人進行巡訪,還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為重點對象提供免費的居家上門服務。2019年以來,市本級共安排40萬元在2個縣(區)的6個鄉鎮開展試點工作,為309名農村留守老人提供房屋修繕、水電線路改造、家電維修、政策代辦、精神慰藉等服務近3000次。
建立聯動機制。北海市將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定義為基礎公共服務,打破民政一家單打獨斗的現狀,建立民政、人社、殘聯、商務、市場監管等多部門協同聯動的工作機制,針對不同特點和不同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不同類型的服務。以海城區北部灣社區為例,該社區現有60周歲以上老人289人,其中80周歲以上老人124人、殘疾老人9人、失能老人85人、孤寡老人4人。針對健康老人,社區養老專職社工定期組織志愿者為老人開展健康講座;針對殘疾老人,社區養老專職社工聯系相關職能部門為老人辦理殘疾人證和相關補貼;針對孤寡和失能老人,社區養老專職社工聯系政府購買服務的承接機構,加大服務頻次,保障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真正落到實處。
探索造血方式。針對現有社區養老設施不足的現狀,北海市推行公建民營和民辦公助兩種模式,并在空間布局、功能設計、服務質量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中嵌入社區養老服務,打造不設圍墻的養老院。全市充分盤活用好養老機構資源,為生活不能自理和家中無人照顧的老年人提供日間照料和全托服務,為周邊社區身體健康的老人提供休閑娛樂和康復理療服務;引導養老機構利用專業優勢拓展居家上門服務,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醫、助潔服務,形成全托+日托+居家上門全方位的綜合養老服務。目前,北海市海寧老年公寓、銀灘養老院等養老機構均向居家和社區養老拓展服務內容,形成了初見成效的商業模式。此外,北海市還鼓勵支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在基層醫療機構中嵌入社區養老機構,利用其在康復指導、慢性病管理和家庭醫生等方面優勢,為老年人提供醫養結合服務,解決養老的地方不看病,看病的地方不養老的問題。
(作者系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
本文標簽:養老金,養老服務,居家養老,養老保險,社保,
本文標題:北海市:提升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機構造血功能
本文出處:http://m.8989728.cn/news/news-dongtai/5879.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