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齡化是城市養老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一方面牽動著億萬家庭,另一方面也許會帶來社區管理模式重組的可能。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到18.7%。僅從比例上看,中國人口老齡化程度低于世界發達國家水平,但就是這18.7%,關聯的卻是2.64億老年人的上億個家庭。不少人忙忙碌碌了一輩子,退了休才驚覺無兒孫在側;很多在年輕時候根本不是問題的問題,到了老年卻成了難題……老年群體選擇什么樣的養老生活,面臨各項養老難題時怎么辦?城市養老問題越發成為社會焦慮之時,答案指向了社區養老。
2020年全國兩會,民革中央提交了《關于將社區養老做深做實做到位的提案》(0416號)。提案中提到,不斷增長的各類養老需求與我國尚不完善的養老體系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建立一種適用于我國基本國情、能夠有效緩解人口老齡化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沖擊的養老機制。
為什么在機構養老、旅行養老、以房養老等等養老模式多樣的今天,社區養老被推到了解決問題答案的最前沿?家門口的養老服務如何做到人心深處?日前,本報記者采訪了該提案的主筆人——民革中央委員、民革中央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委員王以新。
“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國情決定了大多數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的方式,老年人更愿意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環境,這讓他們普遍感覺到安全、自由和溫暖。我們要尊重老年人的主體性,促進老年人功能發揮、行動能力和生活質量的提升。”王以新關注養老問題10年有余,調研范圍遍布我國東部、南部以及西北部各大省份。在她的調查研究中,社區老年人、嘗試過養老機構的老年人以及居住在養老機構的老年人等等都是她主要聯系的觀察對象。
國家衛生健康委在今年4月公布的一項數據顯示,我國老年人大多選擇居家和社區養老,形成了“9073”的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養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區支持養老,3%的老年人入住機構養老。
“就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而言,也僅有10%的老年人選擇機構養老。”王以新表示,這是由于我國養老機構大多針對的都是中高檔收入老年人,普通工薪階層老年人承受能力有限。即便是普惠型養老機構,也由于距離城市較遠,不便于親人探訪,效果也不理想。
相反,社區養老將為老人的老年生活提供了無限可能。“原居安老”首先需要提供適合老年人生活的環境硬件。民革中央在前期的一項抽樣調查中了解到,經濟保障、醫療保健是老年人關注的重點。在經濟允許的情況下,有66.09%的老年人表示未來會考慮上門的日常照料服務,例如照顧飲食起居、協助家務活等;有92.27%的老年人表示需要助餐服務等社會化養老服務……
由此種種,民革中央在上述提案中提出,建議整合政府、企業、公益組織力量,以社區為單位建立養老服務機構,由政府資助在社區建立2000平方米左右的養老會所,完善休息、飲食、娛樂、保健康復、簡單醫療等設施,通過上門服務和社區日托的方式,圍繞老年人日間照料、生活護理、家政服務和精神慰藉等需求提供相應服務,具體包括開設老人餐桌、建立老年活動中心、開展老人托管服務等;建議引入有資質的餐飲、家政等企業,為老人們提供專業服務,還可以與社區志愿服務相結合,協調安排志愿服務工作者提供對口入戶照料;在老年人的醫療需求方面,建議充分利用社區自我管理優勢,加強與社區醫療服務中心的合作,以慢性病管理檔案為基礎,為每一位社區老年人建立可靠的健康檔案;建議加快信息服務網絡整合建設,構建符合標準的居家養老服務網絡中心,推動更加全面、及時、高效地處理各種養老問題,進一步優化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體驗;建議國家實施引導性政策,包括學費減免、對口招生、校企合作、1+X證書制度等,做好養老職業規范化培訓,滿足養老行業企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
“八角街道是比較成功的社區養老示范案例,該社區的做法值得推廣和借鑒。”在前期的調研過程中,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區的八角街道吸引了王以新的注意。
八角街道是石景山區人口密度最大、老年人口最多的街道,老齡人口占該街道人口32%。近年來,該街道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性、社區的主體性以及社會力量的協同作用,整合轄區內各種涉老資源,積極開展幸福養老身邊、床邊、周邊的“三邊”工程,形成了以老年人為中心,以街道為平臺,以社區為基本單元,織密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實現了公平可及、整合連續、就近精準、醫養康養融合服務,構建了多元主體的共建共享共治生態,基本實現就近養老。
“研討超大城市在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超大城市養老服務體系中的探索與實踐,進而為中國應對老齡化問題提供政策參考,實際上已迫在眉睫。”王以新表示,辦好社區養老,不僅可以幫助解決中國目前普遍的“4-2-1”家庭模式所帶來的家庭隱患,更重要的是老有所醫、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養、老有所安、老有所依、老有所教、老有所為等問題也將迎刃而解。
應時而生,社區養老率先被上海納入了城市規劃。如何方便老年人在“一碗湯”的距離享受高質量養老服務?“十四五”期間,上海提出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以嘗試“政府補貼+企業讓利+老人自負”的新路徑,實現居家適老化改造2.5萬戶。據不完全統計,上海目前已成立320家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720家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1232家社區老年助餐場所等,逐步形成“15分鐘社區養老服務圈”。
養老事業,任重而道遠。“完善我國養老機制,建立成熟的符合中國國情的養老模式,是推動養老事業持久發展根本。”民革中央調研部表示。
來源: 齊魯晚報網
本文標題:家門口的養老服務應對人口老齡化
本文出處:http://m.8989728.cn/news/news-dongtai/2151.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