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中國」加速推進老齡守護,跨越老年數字鴻溝
時間:2022-10-16 14:44 來源: 作者:小通 人瀏覽
過去一年,中國共產黨迎來百年華誕,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2022年,是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的重要一年,黨的二十大也將召開。
在新的關鍵節點舉行的全國兩會,任務重大,意義非凡。《中國報道》新媒體平臺特開設兩會圓桌專欄,采訪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業界專家,解讀兩會熱點話題。
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談加強社會保障和服務時指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優化城鄉養老服務供給,支持社會力量提供日間照料、助餐助潔、康復護理等服務,鼓勵發展農村互助式養老服務,推動老齡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我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6402萬人,占總人口的18.7%;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19064萬人,占總人口的13.5%。我國已成為人口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國家,規模大且發展迅速。
在今年兩會上,不少代表委員指出,當前我國適老化服務水平參差不齊,還存在新技術、新應用適配度不高,智慧康養、老年人情感陪伴等方面仍有待提升等問題。
適老化服務仍有待提升?
2021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要促進老年人養老服務、健康服務、社會保障、社會參與、權益保障等統籌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江浩然指出,當前我國適老服務保障體系仍不完善,適老服務模式不夠豐富,多場景適老服務不夠貼心,社會資本參與水平也參差不齊。
在江浩然看來,我國適老型產業發展進入攻堅期,但行政資源、信息化、人力資源以及場景應用等方面仍缺少明確的規制與標準,應用場景載體與老年人生活、使用習慣的匹配度仍有待加強,適老化保障、保險制度覆蓋率還不夠高。當前適老性服務往往是圍繞社區、居家或者機構的養老產業進行發散性延展,但農村、特殊人群等適老性服務仍缺乏有效的引導與支持。與此同時,適老性服務的整體調研仍有缺失,老齡人口需求清單不清晰,社會資本進駐后更加關注短期利益,長期規劃不強,服務及產品設計貼合度不高,與老齡人口習慣脫節。
社會資本參與適老性服務積極性很高,但因缺乏明晰的標準及準入制度,適老性服務機構與終端的水平參差不齊,市場與服務模式仍不成熟。江浩然告訴《中國報道》記者,從行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的角度來看,對于適老性服務機構的政策、運營以及監管體系缺少引領,各地間指導意見亦不同,社會資本進駐后易造成供需失衡。
老年人數字鴻溝仍然存在,老年康復產品的智能化、實用性仍需要提升。談及國養老服務有待提升方面,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分析道,此外,老年陪護關愛有待提升。據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顯示,空巢老人人數突破1億人,他們的陪伴及情感需求不容忽視。社會公共服務供給也需加強。健身館及文化交流場所因年齡條件限制,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老年人的健身及社會活動,使得老年生活豐富度不夠,缺少幸福感。
現階段,整個社會仍然存在針對銀發族人群的產品無法切實滿足用戶需求、產品供給缺乏體系化、社會資源缺乏統籌協調等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張云勇如是說。
數字變革正在深刻地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但不少老年人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能手機,在出行、就醫、消費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不便,無法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務帶來的便利。盡快解決老年人應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問題,展開形式多樣的智慧助老行動,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成為代表委員們的共識。
張云勇建議,逐步完善電信業適老化改造。當前,工信部已經組織三家運營商為老年人提供了線下營業廳銀發族專席,業務辦理免排隊,專人引導等服務;同時還實現了電話客服的一鍵呼入功能。建議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充分發揮通信運營商資源稟賦,加強電信業適老化改造。另外,積極倡導終端行業、互聯網行業中眾多廠商的協同支持,真正為銀發族人群提供能感知、有溫度、更便利的電信產品和服務。
銀發族的養老需求除了醫療、健康、護理以外,還包括飲食、陪伴、娛樂等生活的方方面面。這需要社會各方資源的參與,建議鼓勵電信運營商作為智慧社會建設的主力軍,聯合產業鏈協同好各方資源,共同推動數字技術網絡化、平臺化、智能化能力優勢與助老養老應用場景的融合創新,為用戶提供食、醫、健、護、樂一站式的優質養老服務。張云勇說。
張云勇同時建議加強政策指引,普及通信能力夯實數字化基座。建議將家里沒有安裝網絡的特殊群體的基礎通信能力普及,作為一項普惠型服務增加到國家養老政策中,通過適當的引導或財政補助,使他們也能夠接入網絡,能夠使用網絡和數字化帶來的智慧健康養老服務。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金臺律師事務所主任皮劍龍建議將出行服務納入居家養老服務中,讓老年人在社區就能獲得充足的、個性化的出行服務。同時,要推行交通出行適老化服務,降低數字化出行使用門檻,推進在社區建設暖心車站等數字化出行適老設施,讓數字化出行普惠老年人群體。
事實上,為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便利老年人日常交通出行,近兩年來多家出行平臺推出老年版、電話叫車等服務,例如滴滴出行上線了老人打車模式、滴滴老年版小程序和電話叫車熱線,高德打車結合線上助老打車和線下居家養老服務需求打造的助老打車暖心車站。
△呼和浩特市玉泉區建華北街社區老年人在黨員志愿者的陪伴下讀書。
除了破解數字鴻溝問題,在江浩然看來,還要加快建立適老服務制度、明確社會力量參與適老服務標準、不斷拓展適老服務范疇、大力推廣創新型適老服務模式等。
江浩然建議,將適老性服務及產品納入服務業整體統籌,由國家衛健委加快出臺細分領域的制度規范,加強政策引導,匹配資金支持,加大宣傳推廣,建立由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老人受益的適老服務體系與制度,逐步培育適老產業走向社會化、多元化以及定制化。同時,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資本以及個人參與適老服務建設,要明確適老服務機構及產品的標準化工作及監督管理體系,給予合規的社會資本以優先審批、稅收減免、低成本資金等優惠扶持政策,引導優質資源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充分發揮社會資本及社區資源的延展性,細化老年人的物質、文化、精神需求清單,尤其要著重關注留守老人、高齡老人以及失能老人的根本性需求,加快義工隊伍、老齡護理以及老齡營養等專業化隊伍建設,努力擴大適老服務范圍。江浩然建議道,同時還需發揮社會資本的創造性,加大技術與基礎設施投資。
在劉慶峰看來,面對已經到來的老齡社會,應充分利用智能等先進技術。針對養老護理人員短缺現狀,他建議民政部牽頭聯合工信部,設立專項,開展社區機構等多場景的應用試點,支持相關成果轉化及應用推廣,增強醫療衛生機構為老服務能力,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他同時建議推動陪伴機器人專項課題研究,尤其加強科技創新和產品支撐,提高老年人幸福指數、實現陪伴關愛。
我們還應以健康狀況取代年齡約束,擴大老年文化服務和健身服務供給,營造優待、善待老年人的良性氛圍。劉慶峰說,希望民政部及文旅部給出指導意見,在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空間中充分考慮老年群體的需求權益。
撰文:《中國報道》記者 張利娟
圖片來源:新華網
責編:徐豪
本文標簽:養老金,養老服務,居家養老,養老保險,社保,
本文標題:「未來中國」加速推進老齡守護,跨越老年數字鴻溝
本文出處:http://m.8989728.cn/news/news-dongtai/18465.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