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顧箏 上海市民生活指南
和廣大上海市民一樣,這段時間,上海市民生活指南的所有人都被封印在家了。
有一天,小群里探討搶菜渠道的我們,忽然想起去年做過的一期選題,想起了近60歲的送餐員羅國明和他服務的那些更老的老人們。
當時采訪的時候我跟著羅國明在新閘路上的新福康里小區爬了好多層樓,看到了接受送餐的老人的現狀:
有的是90多歲的老太太,開始有記憶力、智力減退的跡象,子女輪流來值班;
有的是90多歲的老母親和70多歲、患了腦梗的兒子,誰照顧誰還不知道;
有的是80多歲的老年夫妻,互相照顧
那次采訪
我們看到了不少小老人
照顧老老人
羅國明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有的老人,就靠阿拉送的這一口飯在活命。
這些老人是助老送餐車所惠及的對象,他們大多在80歲以上,行動困難。
他們在疫情封控期間所面臨的問題,完全不在不會使用APP搶菜,不會團購接龍,搶不到菜這些層級上,而是根本就燒勿動。
這段時間,他們怎么吃飯?
新福康里小區隸屬石二街道,助老餐都是從石二社區食堂分發出來的。
我聯系了負責石二養老事務的靜安區孺實社區服務中心主任岑彩君,剛說明想了解的情況,她就刷刷刷發給我幾張照片和幾段視頻。
照片是大白在送餐↓↓
送餐員穿著防護服
把助老餐
送到各個小區
從3月下旬起
兩月送餐員
就沒回過家
我們食堂工作人員從3月19日到現在都沒回去過。岑彩君說。
當時周邊有疫情,食堂就采取了全封閉式的工作狀態,7名工作人員睡在食堂大堂里,早上五六點當菜運到后就開始消殺、接菜工作。
食堂的工作人員完全隔離了起來,不和送菜的人接觸,也不和送餐的人接觸。
在做好飯菜后,他們打包好一盒盒飯,按照前一晚居委排摸的名單碼好在塑料框里,放在門外。
食堂工作人員
為社區老人們
準備的助老餐
疫情期間,他們每天準備600客盒飯,200客提供給街道里的老人,其余的提供給基層社區工作者、周邊樓宇的保潔保安等。
9點左右,送餐員來了。
上海的養老現狀是小老人照顧老老人,送餐員也是五六十歲的中老年人。
在疫情期間,石二街道為老人送餐的是兩位送餐員嚴斌和趙巍。
同樣的,他們從三月下旬起,沒回過家。臨時住所是居民區外的一個助老餐站點,桌子拼一拼當床。
仍然是那一輛背著鐵箱的電動三輪車,送餐員全程大白裝束,兩人每天要跑十三四個點,一直送到11點半。
第一天沒有大白防護服
送餐員嚴斌只好穿著
簡陋的防護服裝送餐
到了小區指定的送餐點把餐放下后,送餐員要聯系站長,告知助老餐已經送到。
站長接到消息后,給老人打電話:阿婆,飯已經送到了,儂不要急,等會會安排志愿者幫儂送上門。
中間有一道道關口,為了確保老人吃到一口飯,需要進行一場愛心接力。 岑彩君比食堂工作人員、送餐員們年長,她內心也很心疼他們。
送餐員趙巍
現在全程大白裝束
每天要跑十三四個點
送餐員家里也有老人,他幫老人配足藥再出來。
有一天食堂負責人史飛和我說自己一晚上沒睡,因為那天菜的物流出了點問題,他急死了:沒菜,老人要餓死的。
好在后來到清晨5點多,菜終于送到了,大家都放下心來。這是托底保障,不能出問題。
我試圖用平時白描的語言描述這場給老人送飯的接力,但不可否認,還是有點金光閃閃。
隔離在家足不出戶的日子,外面的世界變得魔幻。沒想到,就靠著一個個個體的努力,讓這些燒勿動的老人能維持基本的生活保障,有一客熱飯吃。
向每個堅守在自己崗位上,盡著本分,為他人維系日常生活的人致敬。
- END -
寫稿子:顧 箏/
編稿子:韓小妮/ 寫毛筆:楊 卓/
做圖片:二黑/
拿摩溫:陳不好玩/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請給我們留言,獲取內容授權
本文標題:每天忙于搶菜的我們,想起了這樣一群老人
本文出處:http://m.8989728.cn/news/news-dongtai/17723.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