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的機構養老存在這樣的一個供需矛盾。一方面是潛在需求大。家庭結構的縮小,空巢率上升,家庭照護功能弱化,而我國老年人口呈現出高齡化、失能化的特點,有入住養老機構、接受專業照護實際需求的老人很多;另一方面社會化經營的普惠性養老機構床位總數不足,政府兜底的社會救助性質的老年福利院針對特定老年群體,設施設備完善、服務品質優良的中高端養老機構由于收費較高,廣泛的中等收入的老人和家庭難以承擔;因此,可供普通收入老人選擇的養老機構總量不足。
家庭養老存在的共性問題
當前我國社會的主流養老方式仍然是家庭養老,然而單純的家庭養老逐漸顯現出一些普遍性問題。首先是家庭照護者資源匱乏,子女工作繁忙,沒有時間和精力對老人進行專職照料,辭掉工作也會影響家庭收入;另一方面老人很難找到合適的保姆,并且人工費很高,在一些城市保姆的月薪遠高于當地平均工資。
現在比較常見的是家庭內低齡老人照護高齡老人或者自理老人照護失能老人,這些照護者本身已經或者即將步入老年,身體機能正在衰退,照顧老人本身是一個體力消耗大心理壓力大的工作,因此這樣的家庭養老模式也不是長久之計,不僅讓照護者身心疲憊,也無法保障老人得到專業舒適的照料服務。
另一方面,整個社會的人口流動性加大,空巢老人增多,大多數家庭除了過年過節,很難實現傳統社會的子孫滿堂,天倫之樂,家庭成員難以像過去那樣為老人提供更多的生活照料和精神陪伴。
社區居家養老模式——家庭養老床位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6月18日上午民政部發布的《“十四五”民政事業發展規劃》中首次提出了家庭養老床位建設。即對老人的家庭進行適老化改造、無障礙改造,安裝健康監測和緊急呼叫等智能設備,老人居住在家中即可享受周邊養老機構的專業上門服務。這樣既保障了老人的居家安全和生活照料,也節約了養老機構的床位。
家庭養老床位與機構養老床位的對比
從政府部門的資源投入來說,家庭養老床位改造的成本遠低于養老機構床位建設的成本,為部分失能老人提供上門服務輔助家庭照護的方式也比集中供養全方位照護的成本低;然而從人力資源的投入來說,居家養老上門服務的方式降低了服務人員的工作效率,對于需求量大的社區人力成本將會增加。同時,居家上門服務,部分輔助護理的設備利用率也會相應降低,也會增加成本投入。
從老人的角度來說,與入住養老機構相比,這種養老方式的優勢在于老人生活在自己熟悉的家庭環境中,可以保持自己原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既享受了專業的上門服務,又享受了家庭養老的自由空間。不足之處是沒有護理人員的24小時陪伴和隨叫隨到,對于一些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的獨居老人一旦突發腦梗、心梗等需要緊急搶救是一個安全風險;另外,相關智能化設備對老人的學習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一暄小編認為家庭養老床位更適合自理、半自理并且有一定學習能力的空巢老人或者與家庭成員同住的老人。
家庭養老床位與機構養老床位銜接
一暄小編認為家庭養老床位更合適有子女同住、家庭有一定的照護能力的老人,或者具備基本的自理能力,對照護者依賴較少的空巢老人。隨著老人身體功能衰退,對照護者的依賴逐漸增加,應該做好居家養老和機構養老之間的銜接。
當老人的身體達到中度重度失能狀態,對專業的生活照料和康復護理需求逐漸增多,家庭照護無法滿足老人的養老需求,依靠上門服務也無法保障老人享受到完善的養老服務,應當轉入專業的養老機構,這樣既讓老人享受到了專業的照護服務,提升了生活品質,也緩解了家庭照護的壓力,降低了社會整體的養老成本。
需要建立多層次社會養老服務體系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水平的發展和養老保障水平的提升,社會化養老制度也會逐漸完善,將會逐漸成形以老年人健康狀況和自理程度為依據的多層次養老護理體系,將形成以老人及家庭經濟狀況為依據的養老補貼制度,亦會形成以居家為基礎、以社區為依托、以機構為補充的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
北京思杰佳通shecuntong.cn專注智慧養老系統研發,提供專業的智能養老平臺包括居家養老、民政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家庭醫生、醫養結合等智慧管理平臺,智能養老設備合作對接。
本文標題:家庭養老床位的研究「家庭養老床位與機構養老床位」
本文出處:http://m.8989728.cn/news/news-dongtai/1152.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