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人民日報社健康時報聯合主辦的康養領域權威訪談節目《人民康養》,近日推出首期《疫情下的中國養老》特別直播節目,邀請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首席研究員黃石松,中國亞洲經濟發展協會養老產業委員會會長陳玉琢,民政部赴鄂養老機構疫情防控業務指導組成員、九如城集團董事長談義良,三位嘉賓做客直播間,深度剖析疫情下的中國養老。
疫情期間減少外出,養老機構實施封閉管理,智能化養老服務優勢凸顯。毫無異議智慧養老是未來發展方向,智慧技術的應用對降低對土地房屋、設施、人工的依賴,都有很好的作用。黃石松說,前些年智慧養老技術在發展中也遇到了一些瓶頸,出現了智慧養老平臺空心化,有平臺,無服務。一些智慧產品、穿戴產品,曇花一現,適老化不夠,這里面有產品,后續服務跟不上等因素。
黃石松認為,智慧養老可能從以下幾個領域率先取得突破:智慧醫療技術應用,特別是健康管理、健康培訓、遠程診療、家庭病床等方面,都會有很快的發展,這些都離不開智慧技術;運用智慧技術來改造提升傳統的養老服務業態;運用智慧技術推動機構、社區、居家融合發展;運用智慧技術來提升社會,尤其是基層社會治理能力。如這次看到在社區人口管控、巡視探訪、特定群體照護服務都發揮了很大作用。
未來社區居家的應用場景會更多,智慧養老在未來有很好發展空間。黃石松說。
這次疫情提升了養老機構風險防控意識,強化養老行業風險預案機制。加速了互聯網醫療平臺與養老機構的落地對接與使用。推動了智慧養老信息技術在養老行業運用與發展。陳玉琢說,我國經過多年對養老產業發展,和國家對養老產業的設計,現在已經建立了養老產業的頂層設計,居家是基礎、社區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多層次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
截至2019年6月底,中國共有各類養老機構2.99萬個,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14.34萬個,養老服務床位合計735.3萬張。截至2019年底,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約2.54億,占總人口的18.1%。
與此同時,全國的養老院已經普遍存在養老護理力量緊缺的問題。疫情發生以后,春節期間放假的一些護理員返不了崗,造成護理員人數更少。養老產業在快速發展的2.0時代這個局面如何破解?或許從這次疫情中能得到啟示。
在2月下旬以來,在國家民政部的協調指導下,江蘇、安徽、湖南三省民政部門,迅速組建了三支養老服務支援隊馳援武漢。這是我國民政史上養老服務第一次的跨省馳援。
接到任務后,2小時,212人報名,3天精選40人,7天準備,1天進場這次行動拼的是凝聚力,戰斗力。談義良介紹,1個月,每天工作12小時,支援兩個養老機構,同時深入第三個養老機構指導三級防控體系,現已圓滿完成武漢支援任務。
到達武漢當晚全員三級防護深入機構了解情況。落實管理措施,進行全院封閉管理,樓層封閉運行,院內防控措施改造。全院提高到三級防護,對所有人員進行培訓;建立"三區兩通道"防控制度和病區每日消殺制度,并專人落實監督。
據介紹,國家組織了346支醫療隊,全國42600多名醫護人員支援武漢。在支援武漢的隊伍中,還有一個特殊的養老服務隊。這對免疫力低弱、自理能力差的老年群體來說至關重要,也更具有中國特色的養老事業風采。
這也是人民康養第一期直播節目確定《疫情下的中國養老》主題的初衷。健康時報總編助理李晨玉介紹道,《人民康養》訪談欄目是由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人民日報社健康時報主辦的康養領域高端、權威訪談互動欄目。欄目將定向邀請全國康養領域的相關領導、知名專家、學者、產業翹楚、頭部企業家等重磅嘉賓,通過線上、線下、演播室、現場峰會、論壇等多種方式交流互動,激蕩智慧、啟迪思考,旨在共同探索、創建中國康養方案,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本文標題:人民康養首期節目關注疫情下的中國養老
本文出處:http://m.8989728.cn/news/news-dongtai/10041.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